热点关注

环保企业如何抓机遇找位置?

发布时间:2018-02-01 10: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阅读: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从环境大规模治理到环境改善至少需要20年~30年时间,我国从‘十一五’开始真正开展环境大规模治理到现在才只有10年时间,因此可以判断,真正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还很艰巨,环保产业大有可为。”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环保产业总裁沙龙暨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第四期绿金汇上,有专家表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所有25项指标中,资源环境指标全为约束性指标,占所有指标的40%。保障这些指标的实现,是环保产业发展的机遇所在。

“十三五”还将新增至少4.5万亿环保投资

根据参会专家预测,到“十三五”末期,如果2016年、2017年环保投资占GDP1.7%的比例维持不变,未来3年的生态环保总投资大约为4.5万亿元。若以维持“十二五”环保投资9.9%的增速测算,总投资约5万亿元。若按照发达国家环保投资占GDP2.5%的比值计算,总投资约6.5万亿元。

“从当前中央补助资金和国家发改委预算内补助资金角度来看,大气治理重视程度最高,大概占固定投资预算的50%,其次是水,占40%,固废相对偏少。”高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云忠表示,未来几年,我们国家重点的环境治理领域应该是水,包括海绵城市、黑臭水体和湖泊、河道的治理,估算新增投资量在两万亿元左右。相较于水、大气治理,固废治理的春天还未来临,主要是因为大气和水有易辨性,而固废污染相对具有隐蔽性和局部性,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

他认为,固废治理领域目前是恐龙一样大的市场,蚊子一样小的企业。产业集成度不高,因此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这就促使环保企业要拧成一股绳,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成企业核心动力

“环保产业进入发展的转型期,企业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学峰认为,整个环保产业在过去30余年经历了从单一设备项目到系统环境治理,再到追求治理成效的转变,这也给身处其中的环保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对于我们而言,从研发的技术如何推广落地,到来自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何适应、以及人才梯队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吴学峰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历程表示,掌握核心技术一定会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立于环保行业不败之地的竞争力。泛测通过几年的发展,正是找准了一条聚焦大气监测领域、发挥核心技术优势的定位,使得企业在2017年营业额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环保产业的持续向好,不仅引得资本越发关注,很多外行企业也开始进入环保市场,业内人称为跨界而来的“野蛮人”。这些“野蛮人”或具有强大的央企背景,或拥有雄厚的资本财力。

今年119日中午,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环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宣告这家央企巨无霸旗下的环境公司在公众面前正式亮相。中车环境,作为又一个央企涉足环保产业的典型案例,从成立到揭牌的半年时间里,一举中标4个项目,涉及金额达51亿元。

又如,地产公司雅居乐打造“环保地产+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仅在2017年即收购了13家国内优质的危废处理环保公司,工业危险废物处理资质规模超过150万吨/年,一跃成为危废处置领域独角兽。

在上海泓济环保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宋红坤看来,抢占技术高地、提供差异化服务是中小企业在白热化竞争环境下的生存之道。与其与央企、上市公司拼资源和资本,不如想清楚自己在环保生态圈的位置和自己的成长基因。

“我们聚焦工业‘三废’综合治理,通过创新的定制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具有环境竞争优势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帮企业打造环境绿色竞争优势,让企业所投的每一笔环境资产都能算清楚环境投资回报率。针对小微企业,我们实施环保普惠,建立集中的环境治理措施,通过租赁的方式为企业服务。”宋红坤透露,这样的新模式既做成了生意,又让企业真正按效果付费。近5年来,企业每年以70%以上的增速增长。